美國紐約客動不動就提告,自稱是「希臘優格」的產品,也被告說應正名「土耳其優格」。圖/ingimage 分享 facebook 美國紐約客向來以用餐講究聞名,但是講究過了頭就變成了可笑。據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挑剔的紐約客因各種理由抱怨所購得食品的集體訴訟案件數量近期大幅上升,而在全美此類訴訟案中,大約有四分之一都出現在紐約州。在許多訴訟案中,消費者指責產品並沒有廣告中宣傳的那般「天然」或「健康」;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則指出產品包裝帶有欺騙性,其內部有許多剩餘空間沒有裝滿產品。這份由法律改革協會(Institute for Legal Reform, 簡稱ILR)公布的報告指出,「在過去兩年內,布碌崙東區聯邦地區法院(Eastern District of New York)審理的食品產品訴訟案數量大幅增加,曼哈頓南區聯邦地區法院(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的同類案件數量也緊隨其後」。該報告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很多原告律師事務所重複多次上訴此類案件」。不僅是紐約市,這種現象已經在全美範圍內形成最新趨勢。從2015年至2016年,聯邦法院共受理425個食品集體訴訟案,而在2008年時,此類案件僅有20個。目前22%的食品訴訟案都是在紐約州提訴或從外州移交至紐約州法庭。除紐約州外,加州地區的食品集體訴訟案數量也相當可觀,占全美所有此類案件的36%。ILR報告指出,「其中部分訴訟過於可笑,以至於法院當即決定不予以受理;有的案件被撤訴,有的則被法院駁回,通常來說,這類案件都是以庭外私下解決告終,還有許多訴訟案拖延多年仍未了結」。紐約郵報報導,在紐約市現行有效訴訟案中,其中一個集體訴訟案是由布碌崙居民丹尼爾今年1月提控億滋國際,稱該食品公司欺騙消費者,其瑞典小魚軟糖(Swedish Fish)包裝內有63%的部分都是空置的。原告方認為,這種填充不足(slack-fill)或留有過多空間的行為誤導了消費者,因此違反了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Federal Food Drug & Cosmetic Act)以及美國聯邦法規(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2016年10月,哈德遜谷(Hudson Valley)一位女性消費者將肯德基(KFC)告上法庭,並索賠2000萬美元,理由是她以20元購買的「家庭裝」桶裝炸雞未填滿整個包裝盒,分量沒有達到她的預期。該報告表示,大部分這類訴訟案的處理結果都「讓律師賺得盆滿缽滿,但對消費者而言,僅能提供些許或無絲毫益處」。紐約法律訴訟改革聯盟(Lawsuit Reform Alliance of New York)執行主任斯代賓(Tom Stebbins)說:「出庭律師因為食品訴訟案賺了一大筆錢,而紐約客卻負責買單。」斯代賓強調,當人們聽到星巴克因為咖啡太熱或有太多冰塊而被起訴時,可能會會心一笑,但實際上,處理這類案件的訴訟費用,最後都轉嫁到每位消費者身上。ILR報告指出,食品訴訟案的辯護律師堅稱,「他們無需出具證據表明,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某產品時,的確看到、聽到或依賴於產品包裝上的標籤或廣告宣傳內容,只需表明消費者存在被誤導的可能」。紐約市瑞奇曼法律集團是該報告中提到的眾多受惠於食品訴訟案的法律機構之一,該公司曾多次提訴食品相關的集體訴訟案。創辦人瑞奇曼表示,這類案件日益增加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食品相關的問題意識越來越強」,而政府沒有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做出足夠努力」。

D1A0DA01D7CDF64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hols02wm 的頭像
    nichols02wm

    李建岳

    nichols02w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